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326号提案办理答复的函

分享到:
[发布时间:2025-04-18 16:05:17] [来源:应急信访处] [点击量:] [关闭]

四川省生态环境厅

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

第0326号提案办理答复的函

陈明星委员:

您提出的《关于“加强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”的建议》(第0326号提案)收悉,我厅高度重视,立即组织经信、应急、发改等部门认真研究,现答复如下:

一、关于“坚持‘一体化’推动,构建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防控体系”的建议

持续推进全省环境应急“一体化”,为完善防控体系筑牢坚实基础。一是构建环境应急规划体系。在《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》、《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》、《四川省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保护规划》等重要文件中,对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等作出安排。对油气勘探开发项目、油气管道项目统一规划部署,编制《四川省“十四五”能源发展规划》《四川省“十四五”石油天然气发展行动方案》,严格落实“三线一单”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,从源头避免生态环境风险。二是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。着重提高应急备战水平,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《四川省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预案(试行)》,完成省市县三级环境应急预案修订,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和响应工作手册作为全省指导性文件。组织开展全省571条河流“一河一策一图”(一条河流、一个响应方案、一张应急处置示意图)工作,掌握重点风险源3000余个、敏感目标2000余个、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1.6万余个,制定186个重点河流环境应急响应方案,整合编制14条重点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方案。三是加强重点区域管控。督促油气开发企业坚持集约化开发,优化油气管道布局,避让生态敏感区、居民密集区。坚持生产清洁化,推动油基岩屑资源化利用。加强油气管道高后果区管理,增加巡护力量和频次,充分应用视频监控、无人机巡线等技术手段,保障管道安全平稳运行。积极探索与生态分区管控成果衔接,持续守牢环境安全底线。

二、关于“坚持‘一盘棋’调度,构建完善突发环境应急救援体系”的建议

持续加强环境应急基础能力建设,环境应急队伍持续扩充,各项机制不断完善。一是建强全省环境应急队伍。省本级形成以应急信访处和应急中心为主,以省环科院、省监测总站及驻各地监测中心站等作技术支撑的“1处1中心1院N站”环境应急管理体系,并选聘52名专家建立全省环境应急专家库,涵盖生态环境、应急、水利、气象等多个领域。同步积极推动市县建立相应机构,并要求各地至少建立一支环境应急队伍,确保覆盖辖区应急需求。截至目前,全省各市(州)、县(市、区)均建立环境应急队伍,其中19个市(州)成立环境应急专职机构,专兼职人员达520余人。二是深化环境应急联动。与周边7个省(市、区)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,组织省内11条重点流域市(州)签订流域联动协同协议,截至目前,全省共签订各类环境应急联动协议近280份,实现重点流域全覆盖。同时,我们持续开展各类环境应急演练,特别是2024年,生态环境部联合四川省人民政府、重庆市人民政府在我省南充市、广安市以及重庆市合川区嘉陵江流域举办首次部省(市)联合演练—“环境应急·2024”嘉陵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,进一步完善跨省、市应急联动机制,提升政府、企业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。2019年以来,全省已累计开展4500余次演练。三是强化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。聚焦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特点,着力开展“一园一策一图”建设,指导化工园区做好环境风险防范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。组织南充、自贡、眉山、宜宾4个化工园区开展省级试点,已完成前期编制工作,正在加快推广。

三、关于“坚持‘一张网’统筹,构建完善突发环境应急保障体系”的建议

坚持统筹协调,不断强化保障能力建设,夯实环境应急基础。一是持续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。建立全省重点环境风险企业清单,备案风险企业3.8万余家(较大及以上环境风险企业1153家),持续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。组织专家对全省130家重点风险企业技术帮扶,完善风险防范措施。二是加强环境应急信息化建设。积极对接生态环境部,将全省186个“一河一策一图”方案上传至生态环境部平台,同时,加强四川省环境应急一体化平台建设,初步实现对突发环境事件事前甄别研判、事中联动处置、事后回溯复盘的全流程一体化管理。三是强化环境应急物资库建设。先后统筹近3.6亿元专项资金,为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增配应急监测设备、环境应急物资和应急车辆。建成成都环境应急物资中心库,广元、泸州、广安等7个物资重点库,并推动其余市(州)和88个重点县(市、区)建立市县物资库,初步形成“1+7+21+N”(1个中心、7个重点、21个市(州)、N个重点区县)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。

四、下一步打算

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深入研究您提出的相关建议,加强全省环境应急能力建设,聚焦薄弱短板,持续构筑突发环境事件防控体系、应急救援体系、应急保障体系,为维护全省生态环境安全作出应有贡献。一是持续提升基层应急能力。认真落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实施方案,着眼补短板、提能力目标,不断提升全省环境应急基础能力、风险防控能力、应急准备能力、响应处置能力、总结评估能力,加强基层应急培训,锤炼环境应急队伍,补充完善应急物资,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第三方签订合作协议,不断充实全省环境应急物资。二是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防处体系。从突发环境事件防和处两个方面,不断完善机制,构筑安全屏障。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制度、源头防控制度,深入落实联防联控协议,持续开展环境应急综合演练,强化科技信息支撑,完善环境应急一体化平台功能,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,不断筑牢全省环境安全基础。三是深入开展“一园一策一图”建设。深化“一河一策一图”成果运用,持续指导全省重点化工园区完善风险防控措施,找准环境应急空间和设施,构筑环境应急三级防范体系,开展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评估,推动园区、企业加强应急演练,完善重点企业“一企一单一案”,提高先期处置能力。

四川省生态环境厅

2025年4月17日

长者专区

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326号提案办理答复的函

发布时间:2025-04-18 16:05:17 来源:应急信访处

四川省生态环境厅

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

第0326号提案办理答复的函

陈明星委员:

您提出的《关于“加强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”的建议》(第0326号提案)收悉,我厅高度重视,立即组织经信、应急、发改等部门认真研究,现答复如下:

一、关于“坚持‘一体化’推动,构建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防控体系”的建议

持续推进全省环境应急“一体化”,为完善防控体系筑牢坚实基础。一是构建环境应急规划体系。在《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》、《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》、《四川省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保护规划》等重要文件中,对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等作出安排。对油气勘探开发项目、油气管道项目统一规划部署,编制《四川省“十四五”能源发展规划》《四川省“十四五”石油天然气发展行动方案》,严格落实“三线一单”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,从源头避免生态环境风险。二是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。着重提高应急备战水平,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《四川省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预案(试行)》,完成省市县三级环境应急预案修订,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和响应工作手册作为全省指导性文件。组织开展全省571条河流“一河一策一图”(一条河流、一个响应方案、一张应急处置示意图)工作,掌握重点风险源3000余个、敏感目标2000余个、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1.6万余个,制定186个重点河流环境应急响应方案,整合编制14条重点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方案。三是加强重点区域管控。督促油气开发企业坚持集约化开发,优化油气管道布局,避让生态敏感区、居民密集区。坚持生产清洁化,推动油基岩屑资源化利用。加强油气管道高后果区管理,增加巡护力量和频次,充分应用视频监控、无人机巡线等技术手段,保障管道安全平稳运行。积极探索与生态分区管控成果衔接,持续守牢环境安全底线。

二、关于“坚持‘一盘棋’调度,构建完善突发环境应急救援体系”的建议

持续加强环境应急基础能力建设,环境应急队伍持续扩充,各项机制不断完善。一是建强全省环境应急队伍。省本级形成以应急信访处和应急中心为主,以省环科院、省监测总站及驻各地监测中心站等作技术支撑的“1处1中心1院N站”环境应急管理体系,并选聘52名专家建立全省环境应急专家库,涵盖生态环境、应急、水利、气象等多个领域。同步积极推动市县建立相应机构,并要求各地至少建立一支环境应急队伍,确保覆盖辖区应急需求。截至目前,全省各市(州)、县(市、区)均建立环境应急队伍,其中19个市(州)成立环境应急专职机构,专兼职人员达520余人。二是深化环境应急联动。与周边7个省(市、区)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,组织省内11条重点流域市(州)签订流域联动协同协议,截至目前,全省共签订各类环境应急联动协议近280份,实现重点流域全覆盖。同时,我们持续开展各类环境应急演练,特别是2024年,生态环境部联合四川省人民政府、重庆市人民政府在我省南充市、广安市以及重庆市合川区嘉陵江流域举办首次部省(市)联合演练—“环境应急·2024”嘉陵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,进一步完善跨省、市应急联动机制,提升政府、企业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。2019年以来,全省已累计开展4500余次演练。三是强化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。聚焦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特点,着力开展“一园一策一图”建设,指导化工园区做好环境风险防范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。组织南充、自贡、眉山、宜宾4个化工园区开展省级试点,已完成前期编制工作,正在加快推广。

三、关于“坚持‘一张网’统筹,构建完善突发环境应急保障体系”的建议

坚持统筹协调,不断强化保障能力建设,夯实环境应急基础。一是持续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。建立全省重点环境风险企业清单,备案风险企业3.8万余家(较大及以上环境风险企业1153家),持续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。组织专家对全省130家重点风险企业技术帮扶,完善风险防范措施。二是加强环境应急信息化建设。积极对接生态环境部,将全省186个“一河一策一图”方案上传至生态环境部平台,同时,加强四川省环境应急一体化平台建设,初步实现对突发环境事件事前甄别研判、事中联动处置、事后回溯复盘的全流程一体化管理。三是强化环境应急物资库建设。先后统筹近3.6亿元专项资金,为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增配应急监测设备、环境应急物资和应急车辆。建成成都环境应急物资中心库,广元、泸州、广安等7个物资重点库,并推动其余市(州)和88个重点县(市、区)建立市县物资库,初步形成“1+7+21+N”(1个中心、7个重点、21个市(州)、N个重点区县)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。

四、下一步打算

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深入研究您提出的相关建议,加强全省环境应急能力建设,聚焦薄弱短板,持续构筑突发环境事件防控体系、应急救援体系、应急保障体系,为维护全省生态环境安全作出应有贡献。一是持续提升基层应急能力。认真落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实施方案,着眼补短板、提能力目标,不断提升全省环境应急基础能力、风险防控能力、应急准备能力、响应处置能力、总结评估能力,加强基层应急培训,锤炼环境应急队伍,补充完善应急物资,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第三方签订合作协议,不断充实全省环境应急物资。二是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防处体系。从突发环境事件防和处两个方面,不断完善机制,构筑安全屏障。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制度、源头防控制度,深入落实联防联控协议,持续开展环境应急综合演练,强化科技信息支撑,完善环境应急一体化平台功能,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,不断筑牢全省环境安全基础。三是深入开展“一园一策一图”建设。深化“一河一策一图”成果运用,持续指导全省重点化工园区完善风险防控措施,找准环境应急空间和设施,构筑环境应急三级防范体系,开展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评估,推动园区、企业加强应急演练,完善重点企业“一企一单一案”,提高先期处置能力。

四川省生态环境厅

2025年4月17日

版权所有: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: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

网站标识码: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